姚建永,1949年7月生,中共党员,工学硕士。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5年被评为院教学名师。现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院电子技术学科带头人。全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湖北省机电学会会员,武汉电工理论学会理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材编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行业,至今已经有27年了。“27年的教书生涯您不觉得枯燥吗?”面对这样的提问,姚建永说:“不会是同样的内容——教学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变化,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自强不息 天道酬勤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最早开始高职教育的学校之一,如何发展高职教育?如何改进教学模式?便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难题。为了能够尽快解决这些难题,早在1999年,姚建永对各个高校的教育体系以及教学模式做了大量调查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许多高校注重的是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现在企业不是很注重有经验的人吗?那我们为何不从企业的要求(技术)上培养学生呢?”产生这个念头之后,姚建永便带领几个老师一起去武汉烽火科技集团了解该企业的用人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各个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要比理论型人才占有的比率大。根据市场的需求,他潜心研究,制定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即按文化基础教育平台+技术基础教育平台+职业选项。他的方案得到省教育厅认可,并在湖北省高职院校很快得到推广。
有了理论方案,更重要的是要把理论转化到实践中去,还是很困难的事情。如何才能与更多的企业沟通?如何才能把企业的文化传播到校园中来?便是摆在姚建永面前的又一难题,为此,他再次步入市场。
2001年,全国知名品牌企业海尔集团在武汉这个大中型城市的汉阳落下了门户。为更多的了解企业,把企业的知识带入课堂,姚建永带领其他的老师一起去海尔集团学习,把海尔集团的产品带回学校的实验室,他课余时间便在实验室钻研分析,老师再把这些知识带入课堂。在课堂上,老师讲课的方式也有了变化,以前的“三段式”的以书本理论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为以企业技术理念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并融入企业的文化理念。为了缩短学生与海尔企业对接的距离,使学生学习的海尔文化理念有用武之地,能够更好的顺应时代的要求,把课堂上的单一学习讲课转变到掌握海尔集团产品的生产技能上来,姚建永就和老师们一起带领学生去海尔集团去参观、学习。
2003年,姚建永按照学校的整体部署,及时抓住机遇,与海尔集团成功合作,成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海尔服务中心。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就成为了我院培育人才和企业提高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强劲引擎,已为海尔企业集团培训员工近2000人,为学院培养骨干双师型教师提供了一个平台,使我院学生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实现了零距离:毕业即上岗,通过该中心培训的学生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我们不仅与海尔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还与烽火集团以及流芳区的日本NEC手机生产基地一起合作”姚建永如是说。
在讲述自己探索校企合作道路上的困难时,姚建永说:“困难是有的,但是我始终坚信‘自强不息,天道酬勤’!
锐意创新 执着追求
当问及到姚建永首创我国光电子专业的过程的时候,他说:“关键是要抓住机会!勇敢地追求!”2000年3月,全国政协许其贞委员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向大会提交了在武汉建设“中国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提案。该提案认为,我国可以以国家级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基础,建设集技术开发、产业集成、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我校坐拥“武汉 中国光谷”的中心地利,如何才能抓住这个机会?他深感到自己肩上承载的是承上启下的重任。然而,当时湖北省内的通信技术人才很缺乏,结合中国光谷落户武汉,他有了灵感,为何不培养一批通信技术方面的人才呢?但是武汉各个高职院校都还没有光电子这方面的专业。他开始不断地查阅资料,浏览各个有关电子通信技术方面的网站,希望能够尽快培养一批学员进入光谷工作。从那以后,他便把培养新一批的通讯技术人才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时他想的不再是个人出成果,而是如何更快地创建出这种新技术,他每天晚上一直忙到深夜,有时甚至是凌晨。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分析研究之后,他发现通信技术与无线电技术相结合能产生一种新的技术。在他的组织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高效率的建立了四个现代化的实验室(工程光学、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应用、宽带光通信)和一个实训中心(光工艺实训中心)。有了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后,他组织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年轻老师一起做实验。随后,他把这种技术带入课堂,学生对这种新的光电子技术很感兴趣。目前,已为武汉光谷及其它地区培养了两届毕业生,毕业生受到相关企业的普遍欢迎。光电子技术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确定了该专业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中的领先地位。
在2000年至2004年,姚建永组织并参与了我院通信技术专业的学科建设,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用短短四年的时间,把该专业建设成为了我省高职高专的示范性专业,并作为我省高职教育的骨干专业被推荐为国家精品专业。“光电子专业成为国家重点专业之后,立足于武汉,辐射全国,服务全国起到很好示范作用。”在回答记者问时,姚建永微笑着说。
教书育人 厚德垂范
在三尺讲坛上耕耘了27个春秋,姚建永对教师教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是一个演员,学生模仿得如何主要就要看演员演得如何,尤其是在专业领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者学生。他认为面对这些求知求技的学生,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要让学生把站在讲台上的演员演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才是一个成功的演员。”
同时,姚建永十分注重培养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较好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十分注重青年教师在创建精品专业过程中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和企业实践训练,曾多次派送青年骨干教师到重点高校进行理论深造以及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
谈到管理经验时,姚建永谦虚地说,“作为一个学院的管理人员,既要踏踏实实的做事情,勤奋学习,时时刻刻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又要像服务员一样,服务好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他常常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曾经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大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全国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姚建永还编写了好几本教材,包括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电工基础》、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电源技术》、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电子线路应用设计手册》,此外还主审了五部教材,并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7项,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教育科研项目有3项。其中主持的教育部项目有《现代通信技术精品专业建设》;主持的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研究课题有《高职教育精品专业建设实践与案例分析》以及与比利时鲁汶工程学院合作建设通信技术专业的国际合作项目一项,该项目获世界银行贷款。
姚建永就是这样一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工作的人,他自强不息,锐意创新,厚德垂范,就像太阳一样,永远追求的都是黎明,散发出炽热的光芒,为社会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才,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写满了辉煌的成就。